第(2/3)页 他们还利用地形和障碍物进行掩护,尽可能地减少敌人的火力。 在进攻的过程中,诺尔和队友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。 敌人行动非常隐蔽他们需要不断地移动和换位才能找到正确的位置。 同时,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,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,避免被敌人发现。 在几轮攻击后,他们终于成功地占领了敌人的基地,消灭了敌人。 …… 不同关卡当中的胜负条件也是可选择项,有些关卡当中,双方都需要争夺中间的地点,只要将对方赶出去就算是胜利。 而一些重要的将领保护战当中,双方都要各自保护好己方的重要NPC,如果NPC被对方击杀了也会失败…… 总之,不同的地形,不同的关卡,不同的胜负条件…… 让边境这款游戏也变得与众不同。 其内容的丰富程度是大家之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。 越打越上头,越打越觉得其乐无穷,好多小地图经过不断的摸索和验证,还能开发出更多的新鲜玩法出来。 边境这个游戏真的是太牛了。 …… 真人对战,跟打战役还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情。 AI是有上限的,但是真人没有。 或者说人的能力都是在跟敌人对抗的过程当中不断被磨炼出来的。 打了几十把游戏之后,诺尔和罗斯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。 上一把当中可能两个人都觉得手感不错,对方怎么这么菜鸟,不过经过几番磨炼之后,他们也发现了对方的战斗力在直线上升当中。 最后比拼的就是个人的天赋和个体差异。 诺尔的手速和反应能力就很快,总是在转角遇到爱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,先是蹦跶着绕开,并且做出开枪反应。 基本上只要是对脸冲的情况,诺尔总是获胜者。 除非敌人比他先发现对方,那么诺尔才会陷入被动当中。 在某些狙击手优势的地形当中,诺尔就被对方蹲过好几次。 诺尔虽然反应快,但是在开枪的精准度上并不是最好的,对面有一个很擅长远距离开枪点射也好狙击也好,都能够在你没能做出反应的时候就被干死了。 这也让诺尔非常痛苦。 我是谁,我在哪里? 谁他吗的在打我? 我为什么没有看到人呢就没了? 越打越上头。 而且队伍成员轮换了好几拨,不同宿舍的也都组织起来,在这个小小的学生楼当中,居然能够有200多个人都在玩边境的局域网对战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。 差不多打到晚上12点左右,大家都有了一些困意。 “要睡觉吗?”诺尔抬起有些疲惫的双眼看着罗斯。 “妈的,再来一把。” 刚才才输了,而且罗斯死得很憋屈,是被人从后面用刀子捅死的,这简直就是对他的一种羞辱。 诺尔表示,那还不是因为你自己太浪了吗?总是想着冲到最前面,但是每次你不都是第一个死的? “赢一把就睡觉。”罗斯咬牙说。 不然怎么都睡不着。 太不甘心了。 输了之后心里面特别窝火,这种情绪诺尔很明白。 但是…… 等到诺尔和罗斯反应过来的时候,外面已经天光大亮了。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—— 哎? 昨天的时间是怎么没的? …… 《边境》这款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,让人能够由浅入深地从新手战役当中一步步了解到整个游戏的内容,包括地形、操作、战术等等各个方面。 让玩家们能在战役结束之后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士,对于枪械上有着充分的认识,在操作上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。 在此之后,将玩家们引导到更为刺激的真人对战当中,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应用场景,同时让游戏增加了长久的寿命。 加上其优异的画面,高质量的建模,更真实而炫酷的3D第一人称射击……让这个游戏迅速流传开来。 就像是《边境》在战役开场CG当中表现的一样,游戏如同一团火焰,点燃了玩家们的激情,并且迅速蔓延,最终形成了熊熊烈火,直接烧红了半边天。 一开始还只是大学生们最早接触到,毕竟这个群体年轻有活力,而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,课业并不繁忙,多的是时间,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们是最早一批将边境带火的人。 之后再传播到了周围的人群…… 边境也更加广为人知。 而游戏对战呢,最先也是在大学生群体当中,更多是在毗邻的宿舍与宿舍之间开展的小规模作战,但是因为pokeni提供了更大规模,10v10的可能性,于是慢慢发展起来,同好也越来越多。 最后年轻人们直接在pokeni美国的官方论坛当中开辟了各种帖子—— 【欢迎加入加利福利亚大学《边境》讨论区,我们将在该贴下面不定时地举行对抗比赛,如果有喜欢《边境》的校友们不妨进来看看】 【斯坦福校友们看过来,斯坦福《边境》组织对抗贴,只是为了让大家在找不到合适的队友时,能够拥有一群随时随地跟你一起组队玩游戏的伙伴】 …… 由于RTT并没有在米国地区上架,所以大家更多的是通过论坛帖子或者是通过邮件来进行交流。 一些组织者们,干脆每天24小时就开着房间,等待着同局域网当中的人进来,只要满员就能发车。 只不过有组织以后,能够让发车的效率变得更高一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