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皇帝的心思-《女世子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成德十三年秋,  因王振道冤,刑部尚书孙万诚觉案件可疑,屡屡上奏,  此案遂久审不下。

    ——刑部大牢——

    未至饭点,  巡逻的人又刚刚过去,平日里密不透风的刑部大牢口突然再次传来脚步声,  显然这步子比之前巡逻的狱卒还要急切。

    “大人这边请,因怕人劫狱,王振与其族人便分开关押。”很快,  一狱吏便将内侍带至幽暗阴森的密牢中。

    又逢夜里刮着秋风,  墙壁上的几盏灯吹灭了都无人去点,  狱吏提着一只写有刑部大牢的灯笼。

    哒哒哒!——

    还未抵达王振关押处,  便撞上了先前巡逻回来的狱吏,  见是相识,  便唤了句,“王七。”

    被唤名字的狱吏显然是被吓到,遂摸了摸胸口,  又瞧见同僚身后还带着一个似宫里出来的贵人。

    狱吏仅是呼唤但没有停下脚步,  而是继续带着内侍走向牢房深处。

    “大人,  到了。”狱吏将内侍带至牢柱前。

    刑部上牢房专关押官员与勋爵,期间过道要比两侧牢房高上许多,牢门十分矮小,地面皆是压实的黄土,牢中只有一张黄土堆砌的床与一些稻草桔梗。

    昔日战功累累的老将就被关押在此处,且这牢房附近就只关押了他一人,衣冠早在入狱前就被脱下,连那束发的网巾也在挣扎中破损,  如今的王振,只是一个蓬头垢面的老翁。

    “王公。”

    一道阴柔的声音,将王振唤醒,他睁开寄有希望的双眼,转过身瞧清来人后,这希望便瞬间破灭。

    他便再次转过身靠在过道的牢壁上背对着,“是陛下差公公来了结老夫的么?”

    内侍带来了一壶酒,拿出杯子斟满放在了王振脑勺后过道的黄土上,“若是王公就这样死在狱中,那么王公的家眷,该怎么办呢?”

    王振再次睁开双眼,回头盯着内侍,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“前不久,有个少年长跪于武英殿前,向陛下求情,开恩王氏,只因王氏女曾有救命之恩,而不惜触怒天颜,上问之何为,少年跪曰,不过是以一命还一命。”内侍道。

    “老夫听不懂。”王振道。

    “王公啊,事情已成定局,又有宗亲为之求情,王公为何不顾家人,而要为那不值钱的清誉苦苦挣扎呢?”内侍问道。

    “哼!”王振衣衫褴褛的瘫坐在黄土上,“老夫族中十余人为太.祖战死沙场,满门忠烈,老夫侍先帝,辅佐今上继位,四处征战,至今腿上的旧疾仍未痊愈,而他却为削藩,将我这个老臣舍弃,实为昏君之举。”

    内侍没有出声斥责,“王公熟读经史,应该知道古来功高震主者,最为君主忌惮,要怪,就怪王公你太过于贪图,陛下登基掌权,天下大定,便有权重的武将因伤辞官归隐,上予以厚待,然前几年,王公已至致仕之龄,是否有人曾提醒过王公呢?王公又是否听进去了规劝。”

    王振听之,瞠目楞在了原地,内侍旋即又叹道:“陛下已经给过王公机会,是王公不肯放下手中权力,不肯舍弃族中富贵,还要替子孙谋求。”

    “狡兔死,良狗烹,高鸟尽,良弓藏,敌国破,谋臣亡,陛下如此待忠臣,迟早有一日会民心尽失!”王振怒骂道。

    内侍却摇头,“陛下为何起疑心,我想王公是最清楚的,人主身体抱恙,而少主又年幼,又怎镇得住你们这些功勋卓著的老臣呢,昔日太.祖高皇帝一日杀百名功臣,一案牵连数万人,不正是因为太宗年少吗,陛下并不在乎自己的晚节,只要继任之君能稳坐龙椅。”

    “好算计好权谋啊陛下,”王振颤抖道,“果然赵家人,都是如此的心狠,果然皇帝,是天底下最自私之人,但江山岂有永固,也传不了万世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