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归来-《女世子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——武英殿——

    只见正在看军报的李皇后脸色变得惨白,  李知裕便着急问道:“难道济南府失守了?”

    李皇后抬头,将军报递给太监,太监走下台阶将其交给众臣。

    李知裕率先接过,  双手逐渐颤抖,  大惊失色道:“济南府北门城破,  燕军攻入城内,  三日苦战,燕王撤兵,  城门已经破,济南府损失惨重。”

    济南府的防守既未取胜但也未败,不过朝廷的军队损失惨重,济南府差点丢失,对于日日担忧战事的朝臣来说,又增了道恐慌。

    “这,燕王都攻进城了,  为何还要撤兵?”有大臣抓住其中字眼,不解的深究道。

    “先前通进使司就济南府上疏,  说济南府军中到处都在传太子殿下…”

    “一派胡言!”李知裕当即反驳道,“太子殿下抱病静养于东宫,这是哪里传出来的流言?”

    “纵然流言是假,  可吴达忠的是陛下与太子殿下,况且当初是太子殿下亲自去请江阴侯出山的,  如今听到此等流言,  若是信以为真,那这次战败…”

    群臣猜疑,纷纷感到恐慌,“前几次都防守的极好,  为何偏偏在这时让燕军攻入了济南府呢?”

    “莫不是吴达与燕王串通,要对付朝廷?”有大臣道。

    文官们纷纷揣测,说着心里的担忧,对于重新出山的江阴侯吴达,若是战胜还好,可一旦出了些许风波,便信任全无,恐惧占据所有,而另外一侧,以左军左都督许毅为首的武将班子却一言不发,默默看着这群文官撕扯。

    “我看,先将吴达押回京城问罪,另派他人为守将比较稳妥。”有大臣道。

    “吴达既不能出兵平叛乱,防守也如此不力,不如更换将领,守城难道不比攻城简单?”

    “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,更易造成军心不稳,此事还需谨慎一些为好。”

    在文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撕扯中,最终没能敲定,无奈只好散朝。

    ——翰林院——

    李知裕寻到翰林学士张九昭,询问起今日朝议之事。

    “群臣众口不一,但要求更换将领的人数较多,皇太后殿下拿不定主意,现在济南府的防守又成了一大问题。”李知裕坐在翰林院的太师椅上轻轻抚摸着额头。

    张九昭端来一杯热茶,道:“济南府乃是南直隶的门户,若济南府丢失,则整个山东也要沦陷,山东丢了,京师可就危矣。”

    张九昭直明要害,李知裕连连叹息,“老夫何尝不知济南府的重要,奈何这次的军情。”

    “一次失利便会为下一次失败埋下祸根,”张九昭道,“坚固的城池破了,再修补也是破的,在威力巨大的炮火之下,城池早晚要破,其防守的关键就在于,城破之后,能否御敌。”

    “汝以为,江阴侯吴达能否应对燕王?”李知裕问道。

    张九昭点头,“江阴侯老练,用兵不输燕王,可就是不知朝廷派出去的军队战力如何,临阵对敌,与防守不同,如今撤了江阴侯元帅一职,降为参谋,用兵调度,要先经监军,但在战场上,延误片刻,便会影响整个局势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…”李知裕捋顺胡须。

    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”张九昭回道,“对于江阴侯吴达,信与不信,全在大人一句话。”

    李知裕拿不定主意,“太子已许久未露面,济南府的传言,或多或少会动摇吴达的忠心,尤其是我撤了他职,如今再任他为元帅,未免风险太大。”

    “临阵换将,兵家大忌,大人也要三思。”张九昭提醒道。

    “老夫何尝不知此乃忌讳,可是如今李氏一族,骑虎难下。”李知裕起身。

    张九昭遂跟随在后,将其送离翰林院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——乾清宫——

    拿不定主意的李皇后与吏部尚书李知裕最后找到了左军都督许毅。

    “吾欲要更换将领,重新驻防济南府,卿可有挂帅的合适人选?”李皇后问道许毅。

    许毅瞧了瞧旁侧的李知裕,朝李皇后回道:“回殿下,臣以为,临阵更换将领,是为不妥。”

    “如何说?”李皇后问道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