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 胜-《女世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赵希言挥手,随后坐下,“吾代父监国,望诸卿尽心辅佐,前方战事吃紧,我等当君臣同体,万众一心,决不可再添后方之忧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第一次登堂理政的燕王世子,一改从前纨绔形象,正襟危坐于殿金匾下,威严不减燕王当年。

    “已至秋日,即将中秋,正是农忙丰收之时,然燕国的年轻壮士,为明皇祖训,清君侧,征战在外,北平府城中留守都城的卫军不足五万,加之晋、代两地宽广,秋日一过,便是漫长的冬日,北平府素来寒冷,加之这些年的天气骤变,灾难不断,因此粮食补给成为重中之重,我燕国不似朝廷,有江南与蜀中这等富庶之地可供给粮草。”说罢,赵希言站起,“望诸卿协力,务必重视此次秋收,屯粮于库中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

    赵希言的话一出,引起群臣议论,有谈论秋收者,也有感叹赵希言之变化的,留守都城的燕王府左相与左傅,对立着相顾一视,于是持笏上前道:“世子先前所言,燕国年轻之士悉数出征在外,国内人手不足,城中驻扎的五万将士,乃是大王为保后方周全所留的精锐,绝不可轻易调出,朝廷实行农兵,燕有十万精锐与十万农兵,出征时正为春耕结束,而今秋收,农田里的作物却无人收割,又失之可惜,为今只能另想它法。”

    赵希言想了想,于是道:“各州府地牢内可关押有囚犯?”

    左相点头道:“各地罪责不等的囚犯皆有不少,大王极重人命,故而死囚要再三受审,往往多是不得立斩者关押在地牢内数年。”

    “囚犯可用。”赵希言道,“将各等级囚犯编之成队,按功减刑,死刑可改流刑,重罪减刑,轻罪免之。”

    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,“放地牢里的囚犯出来,不会出事么?”

    “圣人无常,有错能改,善莫大焉,”赵希言负手走上前道,“吾相信这些囚犯经历了牢狱之苦,必然有所思过,何不给一次改过的机会呢?”

    左相与左傅对视了一眼,觉得可行,便点了点头,同时拱手道:“世子圣明。”

    群臣遂也附和,“世子圣明。”

    散朝后,赵希言回到内廷,崇信门左右有琉璃照壁,朝阳照射下,光彩夺目,赵希言跨入长春宫,喊道:“娘。”

    燕王妃从殿内走出,慈祥的拉着赵希言,“还没用早膳吧?”

    赵希言点头,“刚踏入长春宫便问道了香味。”

    燕王妃拉着赵希言坐下,赵希言瞧了一眼小方桌上的各种点心食物,高兴的说道:“儿子许久没有吃到娘做的糕点了。”

    燕王妃坐在一旁,看着一脸喜悦的孩子,篡着双手问道:“你回来的匆忙,娘也有许多事未来得及问你。”

    吃着吃着,赵希言忽然停了下来,“娘想问什么?”见母亲的眼色,不用问赵希言也明白,“是从应天府传出来的流言么?”

    燕王妃不语,良久后道:“你父亲听到后,很是不高兴,你应当明白的...”

    “应当明白什么?”赵希言忽然变了脸色,“因为她是我的堂姐么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是血亲,况且她知道你的身份么?”燕王妃问道儿子。

    “血亲又如何,我与她又不能有子嗣,”赵希言回道,“况且儿子此次入京,若没有她,儿子都不知死了几次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说,京城传出的消息,都是真的了?”燕王妃再次问道。

    赵希言不假思索的回道:“是,”她起身看着母亲,眼里充满的坚定,“她是儿认定的世子妃,不管以什么身份,儿都要定她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